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26 >

歼20进气道清晰展示,比F22更加先进,苏57隐身差也正在于此

时间:2024-01-23 05:37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进气道对战机隐身至关重要

战斗机隐身能力主要指的是对雷达隐身,虽然还有红外隐身甚至是光学隐身,但对雷达隐身对一架隐身战斗机来说无疑是最为关键的地方。战斗机对雷达隐身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减少机体可反射雷达波的棱角设计,机体看起来更加扁平。二是整个机身覆盖一层吸波涂层,可吸收掉大部分照射过来的雷达波,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的地方就是进气道的隐身。

FA-18战斗机从进气口可以看到发动机部件

进气道的隐身设计虽然不太引人注意,但也是构成战斗机对雷达隐身的重要方面。战斗机进气道进气口与机头方向一致,进气道里面就是发动机正面的叶片,这些叶片相比于战斗机的正面横截面积来说,就是一个最大的雷达波反射源。此前包括三代战斗机在内的机型大都是直通式进气道,但目前的四代隐身战斗机大都不再采用这种破坏隐身效果的进气道设计。

歼20采用DSI进气道设计

歼20进气道比F22还要先进

发动机的进气道设计对隐身性能如此重要,我国歼20战斗机的进气道水平如何呢?歼20采用的是“DSI”进气道,也就是无附面层隔道超音速进气道,这种进气道用进气口处的一个鼓包来代替了直通式进气道中的一、二级可调斜板。“DSI”进气道的结构相对简单,进气道带来的飞行阻力也会减少,而且这种进气道通常会比直通式进气道的重量更轻,对战机的载重也算是一种提升。

F22的加莱特进气道

此外,“DSI”进气道的另一个优势就是隐身能力强。歼20的进气道并不是直通设计,从进气道口看不到发动机的任何影子,而且整个进气道进气口部分的大弯道设计和进气道鼓包本身能够折射雷达波,使之无法形成有效反射,隐身效果自然更好。整体来看,歼20的“DSI”进气道比F22使用的仍然带有附面层隔道和泄流口的菱形加莱特进气道更加先进。

F35同样采用DSI进气道

苏57隐身性能为何差?

既然“DSI”进气道更先进,为何F22不使用这种设计呢?并不是F22“不识货”,而是1997年就已经首飞的F22,设计之初根本没有“DSI”进气道这种技术概念,因此我们看到后续的F35也采用了“DSI”进气道,而生产线已经关闭的F22也就失去了改进的机会。不过,有一款战斗机的研发定型时间与歼20基本相同,但却没有采用“DSI”进气道,这就是苏57战斗机。

苏57采用的是直通式进气道

苏57战斗机的气动布局与苏27系列基本一致,两个进气道位于机身下方,并且两个进气道之间的位置还要留出内置弹舱的空间,因此苏57无法采用占用空间更大的S型进气道,只能延续了苏27的直通进气道。采用直通进气道,机体设计和隐身涂层再先进隐身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并且苏57拥有两个发动机,两个进气道的雷达反射会很强烈,这也是苏57战斗机隐身效果在四代机中是最差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