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7 >

现实生活中,真正聪明、有大智慧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时间:2024-01-13 14:44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如果你看到一个人懒懒散散,从不熬夜、从不加班,成绩却好得出奇,那么这样的人,一定是聪明绝顶之人。

“聪明”一词,原本形容一个人耳聪目明,身体状况良好。

现在则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大脑发达程度,与“智商”挂钩。

在农村,人们判断一个人、或一个小孩是否聪明,最简单的办法是看这个人的“发际线”。

发际线高、头发量少的人越聪明;头发稠密、发际线低的人越笨。

还有一种方法:遇到难题,谁能快速有效地想出办法解决,谁就聪明。

在学校,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常常看这个人的“数学成绩”。

那么除了看“发际线”、“数学成绩”,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通过一个人的行为来判断其聪明程度?

其实,聪明的人会有如下特征:

一、总是比别人悠闲

上学的时候,成绩好的人有两类:

一类是勤奋刻苦,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获得好成绩的人。

另一类人则不同,看不出他们哪里刻苦,但成绩却好得离谱。

这两类人,第二类人比第一类人聪明得多。

上学的时候有一个现象:有的人初中成绩很好,到了高中,成绩后退很明显,甚至被以前不如他的人超越。

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成绩退步的,都是勤奋刻苦的第一类人。

初中的学业不是太繁重,只要你比别人努力,成绩就会比别人好。

但高中不一样,每个人付出的时间都很长,所以“时间优势”渐渐没有了。

那些初中时靠刻苦取得好成绩的人,一旦“时间优势”不在,就只能和别人比“智商”了。

如果“智商”很普通,初中时的好成绩到高中就保不住了。

一个人聪明的人,可以靠“勤奋”取胜,但更多的是靠“智慧”取胜。

因为学习是有方法的,如果方法正确,用的时间一定比别人少。

就像乌鸦喝水一样,如果不懂得“石满水溢”的道理,就得飞很远去喝,可能还没找到水,乌鸦就渴死了。

聪明的人在做事时,一定会找出那个最优的办法,所以他们用时比别人短,比别人悠闲自在。

二、看起来简单、实际却琢磨不透

有些人,对谁都有说有笑,一个态度,但做起事来却“因人而异”。

他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措施。

这是因为他早已把周边的人看透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他并不会区别对待,但一遇到事,他必须根据周边人的具体人品,制定出匹配的应对策略。

比如:

他如果知道你是一个人品不好的人,在和你聊天时,他就会避免和你谈论领导或同事的优缺点。

他如果知道你是一个头脑不太聪明的人,就绝不会和你谈论太高深的东西,当然了,也绝不会和你“较真”。

聪明的人,他们不会浪费太多时间去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比如说服一个爱抬杠的人。

聪明的人,他能用最短的时间把一个人或一件事看透,虽然他表面上不会说出来,但真正到行动时,他的智慧就体现出来了,而你此时还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

聪明的人,他能看透你,而你却觉得他捉摸不透。

三、清楚自己的实力,不做无用的抗争

大多数人,是看不清自己的,因为认清自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一定的智慧。、

比如:

你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最大的优点和缺点吗?

你能清楚地知道你的哪些优点是常人不具备的、哪些缺点是阻碍你前进的吗?

你知道你和别人的不同在哪里吗?

大多数人或许知道,但是很模糊。

真正聪明的人,他们或许不是最优秀的,但一定会做自己最擅长的,而不去挑战自身实力达不到的事。

因为他们知道,即便靠“大力出奇迹”取得了成功,也做不出比别人更优秀的成绩。

他们只会做自己最擅长的,因为只有这样,才不至于被别人的“更努力”打败。

聪明的人,他懂得“惜力”,不去做无用的抗争。

四、独立、不过分依赖别人

很多人,遇到困难后会依赖别人,想要得到别人的帮助,但是别人能靠得住吗?

包括你的父母、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他们能帮你一时,但无法陪你走完全部的生命历程。

吃不上饭时,别人会给你一碗,也会养你一个月、甚至一到两年,但他能一直养你吗?

就连自己的父母也做不到。

人生在世,谁都会遇到困难,而且这些困难对别人来说可能不叫困难。

但是尽管别人能轻松解决、也能轻松帮你,你也不能完全依赖别人。

依靠别人将困难解决,困难就真的解决了吗?

实际不然,同样的问题下回还会出现,因为你没有把引起问题的本质难点疏通。

而且下次出现你还是束手无策。

所以,人要学会独立,靠别人是不可取的。

聪明的人,与其有求于人,不如先想办法自己面对。

聪明的人,遇到困难绝不会过分依赖别人,因为他不觉得别人比自己还靠谱。

你身边有哪些深藏不露,而又绝顶聪明的人吗?他们看起来毫不费力,但成绩却远超常人,他们虽然成绩远超常人,却又显得有些“愚笨”。

对了,这就是聪明的人,真正的聪明是“大智若愚”。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药和口香糖

实用类文章第58篇

上万人关注的大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