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4 >

四川“缩小版故宫”,用珍贵的楠木建成,瓦片上都刻有龙

时间:2024-04-21 17:49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在各个朝代中,皇宫是古代皇权的象征,可是一般老百姓却无法进入皇宫中。一方面是因为皇宫侍卫众多,另外一方面是因为老百姓缺乏合理进入皇宫的原因,即便是大臣,他们进入皇宫的次数十分有限。而如今现存的最大的皇宫也就是故宫了,每逢节假日期间,大量游客来到故宫,他们欣赏故宫建筑,感受历史底蕴。其实除了北京故宫外,四川报恩寺被称之为缩小版故宫,据说它完全按照故宫的设计原理打造而成。

四川绵阳报恩寺的建造历史其实,当我们直接搜索报恩寺时,首先弹出的是南京寺院。相比于南京报恩寺,四川绵阳报恩寺的知名度远远不如前者。并不是因为后者不具备观赏价值,恰恰相反,该寺院有非常严谨的布局,而是人们更加关注南京报恩寺,自然会忽略四川省绵阳报恩寺,反而去南京报恩寺旅游。事实上,该寺院拥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距离最初建造的时间已经过去了600多年。

明英宗时期,四川绵阳报恩寺被提上了日程。当初,龙州宣抚司相关大臣奉皇帝之命操持修建报恩寺的一切事情。公元1440年,整合各方资源与人力之后,报恩寺正式开始修建。随着时间的流逝,报恩寺初见规模,占地面积高达27800平方米。如果我们去除非建筑面积,该寺院的建筑面积还可以达到3500平方米。

由于报恩寺的占地面积非常广阔,这也使得相关人员在建造报恩寺时,完全参照了故宫的修建风格与布局。不仅存在着大悲殿、天王殿,还拥有着一条长达300多米的中轴线。反观北京故宫的建造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两边建立不同的房间,从而形成对称结构。正是由于四川绵阳报恩寺完全仿照故宫进行设计,这才使得当地居民将其称之为缩小版故宫。

报恩寺众所周知,古代建筑多以木头为建筑材料。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居民缺乏大量的建造技术,根本无法生产水泥等建筑材料。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古代居民对木头的结构与建造房屋的设计原理有着很深的了解。而四川绵阳报恩寺也采用的是木制结构,主要的是珍贵的楠木,没用一根钉子,,游客可以看到规模宏大、结构严谨的寺院。

当人们来到四川绵阳报恩寺后,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明清时期古建筑。与其他后来建造的明清风格古建筑不同,报恩寺更加倾向于布局合理以及建造严谨。如果人们来到大悲殿中,映入眼帘的将会是楠木制成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形象生动具体,再加上泥塑蟠龙以及彩绘壁画,更加增添四川绵阳报恩寺的珍贵色彩。

或许其它寺院采用的是风格一致的瓦片,瓦片上并不会存在任何雕刻。但四川绵阳报恩寺的瓦片却扭转了人们对寺院瓦片的了解和认知,不仅采用了非常珍贵的琉璃瓦,还使得每一片瓦片上刻有龙形图案。更加增添寺院的神秘气息,使得无数游客流连忘返。

总结明朝时期,我国综合实力得到了较高幅度的提升,这也使得全国各地出现了大量的精美寺院。而具有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的四川绵阳报恩寺,每一处房屋都体现着明朝统治者对寺院的重视。后来报恩寺也逐渐发挥了旅游的价值。每当节假日期间,大部分游客都会来到四川省,他们进入报恩寺后,不仅可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远,还能够亲身体会到古代寺院的建筑风格十分巧妙。再加上报恩寺被人们称之为缩小版故宫,这更加增添报恩寺的旅游知名度。

四川“缩小版故宫”,用珍贵的楠木建成,瓦片上都刻有龙四川一寺庙,据说是完全按故宫原理设计的,没用过一根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