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9 >

花生播种20天还未出苗,啥原因?别犯这4个错误,花生苗齐又苗壮

时间:2024-03-26 10:16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和邻居同一天播种的花生,邻居家的花生都已经出苗一周了,而自家种植的花生多数未出苗,扒开土壤查看发现,不少未出苗的花生种,已经形成了烂种,这是咋回事?

小帮手收到一位农户的咨询,他是4月10日播种的春花生,邻居家和他是同一天播种,4月24日的时候,邻居家的花生基本上就已经出苗了,到了4月30日,已经出全苗。而自家种植的花生,4月30日(已经播种20天),只有一小部分花生出苗,其余大部分都未出苗,有烂种情况出现。

经过分析后得知,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和花生播种时4个错误有关,本篇内容,小帮手就详细说说这件事,希望其他花生种植户能够吸取经验教训,避免这些错误出现,促进苗齐苗壮。

错误一:花生播种前未对种子进行挑选

据该农户说,他今年种植的花生种,是去年的自留种,去年种植该品种产量不错,于是留了一部分今年继续种植。花生自留种是可以的,不过,该农户所犯的错误是没有选种。

花生种不论籽粒大小,是否破损,都没有查看,剥出来什么样的花生,晒干保存后,今年直接就播种了。这就导致一些秕粒、破损粒的花生,无法正常出苗。

正确做法:花生播种前,一定要查看种子的质量,不论是购买的花生种,还是自留种都是如此,秕粒、破损粒要挑出来(尤其是机器播种的情况下),还包含里面的小石子等杂质,也要挑出来。提高种子自身质量,才能够促进花生的正常出苗。

错误二:花生播种前未进行拌种

花生播种前的拌种工作,对于花生出苗以及后续的生长来说,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一方面,播种后可以有效预防地下害虫的危害(尤其是蛴螬),如果不去拌种,花生播种后被蛴螬吃食,形成破损,也就无法正常出苗了。

蛴螬是花生种植过程中,最常见的地下害虫之一,尤其是常年连续种植花生的地块,蛴螬的危害会更大,一旦花生被啃食后,活性大大降低,直至失去活性,导致烂种,无法出苗。

另外一方面,花生拌种后再播种,如遇突然的降温天气,还能够适当提高抗寒性,遇到低温天气,不至于影响那么大。如果不去拌种,播种到出苗的这段时间,遇到低温天气(日平均气温低于15度),增加粉籽烂籽形成的几率。

正确做法:不论是购买的花生种还是自留种,播种前都建议进行拌种,常见的花生拌种剂可选择吡虫啉+苯醚甲环唑(或者咯菌腈),可以预防蛴螬、蚜虫、飞虱等虫害,以及苗枯病、根腐病等病害,提高花生的出苗率。

错误三:花生播种后浇水过多

花生播种期间,土壤比较干旱,墒情不好,担心会影响花生的出苗,选择在花生播种后进行灌溉浇水。正常情况下,这种做法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花生的出苗率。但是,如果浇水时,长时间大水漫灌,导致田间墒情过大,甚至一些低洼地块形成积水,就影响了花生的正常出苗。

花生播种期间,温度已较高,浇水之后遇到高温天气,田间很容易出现板结,尤其是粘土质的地块,浇水过多,土壤板结严重。花生种子生长在这样的土壤环境中,无法破土出苗,时间久了之后就出现了烂种。

另外,如果浇水过多导致田间长时间有积水(特别是低洼地块),花生种长时间浸泡在水中,自身呼吸受阻,很容易导致烂种,扒开土壤查看,种子都泡发了,没有了活性,也就无法出苗了。

正确做法:如果花生播种期间,遇到长时间无降雨天气,田间又比较干旱,但为了赶时间播种,还是在相对比较干旱的土壤中进行了播种。可以选择灌溉浇水,不过,不建议使用漫灌,可用喷灌、滴灌等,如果非要采取漫灌,也要注意浇水量,不要长时间大水漫灌,浇后1-2小时后,田间看不到明水为宜。

错误四:花生播种时深度过深

农户担心花生播种过浅会被鸟类吃食,在播种时会加大播种深度,但是,操作时也没注意,播种深度达到了10cm左右,而正常情况下,5cm左右的深度已经可以了,等于2倍的深度。

导致花生在发芽出苗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而在向上生长过程中,增加了不出苗的几率。扒开土壤查看,会发现花生种已经发芽,但就是无法顶出地面,显得很可惜。

正确做法:花生播种深度建议在3-5cm之间为宜,如果播种时,该地块比较干旱,也可以适当增加播种深度,但不要过深,5-6cm就行,最深也不要超过8cm。

上述这4种错误,在花生播种过程中很常见,有些农民朋友会觉得无所谓,凭靠自己的种植经验可以轻松应对,而实际上往往会眼高手低,延缓花生的出苗时间,降低花生出苗率。轻则需要补种,重则需要重新播种。

看到这,小帮手希望花生种植户们,别进了上述4点误区,力争一播全苗,让花生苗齐又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