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 >

我国震旦纪的地质构造

时间:2024-03-16 21:49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震旦纪在又称埃迪卡拉纪,是在距今大约8.5亿一5.7亿年前的一个地质时代。也属于元古宙最后的一个纪。

早在1924年,我国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赵亚曾就长江三峡、湖北西陵峡等地质进行了剖面分析。其特点是古地台在震旦纪时,我国已经形成一些大规模稳定的陆壳,即古地台,主要包括中朝地台(也称为华北地台)、塔里木地台和扬子地台。它们多半露出海面以上,形成古陆。此时的我国还是处于南海北陆交互式地理形态。其西部纬度比现在相差了约10o 左右。

震旦纪仍是藻类的繁盛时代,在地层中形成多种叠层石。它们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而且在震旦纪末期,其氧气含量已经很接近现在的水平。而且在海水中出现了具有硬壳的小型动物,如软舌螺和其他小型腹足类。

震旦系地层华北板块大部分地区处于剥蚀状态,仅在辽南、胶东、苏北、淮南和豫西及西缘贺兰山一带出露震旦地层。岩性为石英砂岩、杂色粉砂岩、页岩、灰白至紫红色白云岩及泥质灰岩。从整个层序来看,构成一个大的海侵旋回。晚期经历了地球上最古老的一次大冰期。

华南震旦纪发育较好,以宜昌最为典型。该剖面包括下统,莲沱组和南沱组,分别为粗碎屑岩和冰成碎屑一泥质岩沉积,前者为河流相紫红色砾岩,后者为灰紫色至紫红色砂泥质杂砾岩,砾石上有冰川擦痕,代表大陆冰川沉积。上统陡山沱组和灯影组,均以碳酸盐为主。

我是地质科学,一个痴迷于天文、地理、文化的疯子,关注我们,后续将分享更有价值和实用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