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5 >

清涼学堂 | 一起学《楞严经》:别解文义·正宗分(一百四十八)

时间:2024-02-20 05:22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内容上,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均衡发挥,皆详尽剖析开示。圆瑛法师是近代研究《楞严经》最为著名的法师,有“楞严座主”、“海内独步”的美誉。圆瑛法师花数十年心血结成此书,内容丰富、细密,成为讲述楞严经的经典著作,得到了教内外的一致认可。

《楞严经》讲义

十、别解文义·正宗分(一百四十八)

(第一百四十八段)

【前文提示】别解文义部分目录简表如下,红线所指为正在讲解部分 。前文讲完火大“满慈索妄因而拟进修”,今开始讲“如来拂深情而示顿歇”。

【如来喻无因而示顿歇】

(接上未完部分)迷非真失,可见妄体,本来无有也。

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此明无明妄想之体性,本来如是,尚不可得,而欲更索其因,岂可得哉?故曰:‘因何为在?’

· 示令顿歇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满慈位登四果,我执虽破,法执犹存,执诸法心外实有,不了万法唯心,故前有万法生续,五大圆融二疑。佛为一一解答,皆由最初,一念无明为咎,故求索妄因,拟欲奋修以断之。佛复答以妄因本空,妄体亦空,何必苦求修断耶?乃告之曰:汝但不随分别即足矣!

不随分别,即修楞严大定,下手工夫。此分别,即能分别之妄心,乃属遍计执性。下世间等即所分别之妄境,乃属依他起性。依无明根本妄法,而得建立。依他如幻,其体本空,非但能依法空,即所依之无明,根本亦空,故但不随妄境,而起分别妄心,即是空诸遍计,摄心亡尘工夫,三种能缘之心既断,则现行不熏,而能生三种相续之因,亦复不生,则种子不发矣!如树倒根断,更不复生也。又如世间谷、麦、豆,三种种子为因,必假水、土为缘,方能发生,今三缘断故,如无水土,虽有种子,亦无能生。故曰三缘断故,三因不生。

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前以演若达多,怖头狂走,喻无始无明。无明为一切妄法之因,既已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因缘俱绝,则汝心中,根本无明,狂性自歇息也。《正脉》云:歇字双含伏、断二意。若约伏意,则十信满心,圆伏无明;若约断意,则等觉后心,永断无明也。歇即菩提四句,明妄灭真露,无证而证,得无所得。

歇即菩提:观即字,则妄心息灭之时,即真心显露之时,如云散月明,本觉出缠,三智圆觉,胜净明心,即菩提果觉之体,殊胜无比,清净无染,光明遍照,本周法界;此心迷时非失似失,证时无得为得,乃是自己本有家珍,不从他得也。

此所得胜净明心,亦含发心、究竟二义,对前圆伏、圆断而言。圆伏无明,位在十信,破一品无明,证一分三德,登初发心住,是为发心菩提;圆断无明,位在等觉后心,破四十二品无明尽,证妙觉极果,是为究竟菩提。 若约大心凡夫,具顿根者,虽在观行位中,圆伏五住,亲见菩提胜净明心,与初心、究竟二位所证,无二无别。祖云:‘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但由歇而始显,非由歇而始生,乃为本具之天真也。

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者:此结责奋修之意,真心既属本有,无明又属本空,则无妄可断,无真可得,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肯綮出庄子《养生篇》。吴兴曰:骨间肉曰肯,筋肉结处曰綮。肯綮修证,即劳筋苦骨,勤勇修行之义。佛意但能达妄本空,妄空真显,何必求索妄因,劬劳修断,而冀证入耶?此段文乃是顿教法门,直指向上一著,无修无证,须善体会,不可错解。每有狂慧之徒,但执菩提本具,即心即佛,拨无修证,则将醍醐变作秕齤霜矣!当知佛本是而须修,惑元空而须断,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无修而修,修即无修,无断而断,断即无断,方合本经了义修证。不随分别,即无修之修;狂性自歇,即无断而断;胜净明心,本周法界,即无证而证矣。

文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