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4 >

想知道为何杜甫赢过王维?看完详解你会惊呆!

时间:2024-02-16 16:21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王维五律禅性十足,超然物外。而老杜五律雄壮而沉郁,更多对自身人生的感慨。你喜欢哪一种风格?两者的文字写法区别,其实即是两者人生之路的反映。

登岳阳楼 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这个题目相当宏大,读者不妨设身处地想想,如果是自己写的话该如何起笔?杜甫不拐弯抹角,直切题目,昔闻洞庭之名,今登楼亲见之,开门见山。用对句起笔,气势首先上来,雄厚而有力。

颔联则转为洞庭湖之远景描写。三句说洞庭为东南大泽,湖的南面古为楚地,北接大江,东边则吴境,吴楚由此坼分,很简要的点明地理位置。四句则转为描写湖面之水天相接,周环八百里。登楼四顾,似天地皆为浮动。此二句包举洞庭湖的时空气概。“坼”、“浮”二字,精练而有力,生动鲜明,似乎洞庭湖就在眼前浮动。

五六句忽然转为自身的登临之感,叹乱离身世之无奈。亲朋片札难通,而自己却江湖孤棹,唯有老病为伴。“无一字”与“有孤舟”字词精简而有力,看似对仗随意,实则内涵悲痛无比。

尾联则由上联的描写自身境况,引出情绪爆发,何况关山北望,戎马生郊,现今只能凭阑泪下罢了。情绪到此,顺理成章。

老杜此首五律前三联用字都极为雄浑,只尾联稍弱而已。尤其中间二联,用字相当精练有力,正是对文字熟练到极致才能写出此二联。

李白的诗有磊落英多之气,杜甫的诗多沉郁悲壮。而王维孟浩然的诗,都比较清微淡远。从李杜的天风海涛,一变而为吹花嚼蕊。作诗者心境不同,诗格随之而异,各臻其妙。

过香积寺 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本诗写去香积寺山路中所见景色。首联先说云峰数里,寺隐不知去处,稍留一个空间容纳后续之造景描写。三四句接着说此数里中,古木夹道,寂静而渺无人烟,远远有钟声从林霭间隐约传出,缥缈而不知从何而来,有天际清都之想。与常建的“惟闻钟磬音”,同一静趣。

第五句则转为眼前近景描写,山泉遇危石阻拦,吞吐盘薄而下,用“咽”字来描写形容,极为生动。六句写虽然烈日当空,但万松浓荫,但觉清凉,以“冷”字前后连接。触觉的形容词而有动词之感觉,非特善写物状,不能用此字。兼写山中闻见,清绝尘寰。

尾联转到山寺近旁了,亦龙归潭静,来表达禅理高深之悟。常建过破山寺,咏寺中静趣,而王维这首咏寺外幽景,两者都不从描写寺的本身落笔,从旁描写来见证禅理。手法是从细微中见情性,都善于抓住某一些景物特性而印证感触。我们写诗词时可以借鉴此中手法,比老杜的笔力雄健,应好掌握一些。

酬张少甫 王维晚年帷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首诗的前半首比较好了解,主要说老去闭门,视万事如飘风过眼,不为世用,亦不与世争,既无长策,唯有归隐山林。此四句采用主观告知的写法,直抒胸臆,在字词手法并无特殊之处。此四句纵笔直写,如闻挥麈高谈,稍显虚浮。如果后四句亦是如此写法,则此诗薄而寡味。

果然,后四句写法为之一变,转为客观景物描写,来印证前四句说法。第五六句写的松风山月,都是清幽之境;解带弹琴,也全是适意之事。松风吹带,山月照琴,想见其归山林的潇洒风致。此联呼应照顾上一联的返旧林也,不至于前四句无所寄托。

尾联的上句回答张少甫,说穷通之理,只能意会,不能穷问啊,无以奉答。不信,你只能听浦上渔歌试试,或能领会到山林中的妙趣啊。这是言语无法表达说明的呢。

王维此首五律,妙在后四句。尤其是尾联两句,一问一答,以景回答做结。渔歌在山池深处,所表达的幽微境界,读者亦只能想象体会,言语真无法写出。

终南别业 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邻叟,谈笑无还期。

上一首才说其前四句为主观描写感慨,此首则全部八句基本上都是主观写自身情况,无客观景物描写来映衬。故此,整体还是比较虚浮的,或者说飘逸灵动。其实,本诗唯有可取之处,在于颈联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此一联真浑然天成,而见哲理。

此联承接上面第四句的胜事自知,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从此可感悟到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这两句有一片化机之妙,亦只能意会不能言表。可谓感觉非常细腻而幽微。

读上面四首五律,个人感觉老杜的最好,比较对口味兴趣。然后是第二首,第三首,第四首,依次都略有优缺点。大家的看法呢?你们最喜欢哪首,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