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5 >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时间:2024-02-14 14:33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第一百零二章 意象

红林悟道《韩非子-解老》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用水与剑做比喻来讲解道。人类“眼见为实”的低端认知能力,只能用比喻的形式来说明道“无形无相、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特质。韩非子用水做比喻是有出处的, 我们常听“上善若水”,此语出自《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与物不争。处于众人所不注意不喜欢的地方或者细微的地方,所以是最接近道的。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于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圆满,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水,利万物,这在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在人类社会,人是事物的主体,水,就成了人生存与生活的必须品,用好了,造福人类,用坏了祸患则生,就像韩非子说的“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在这里,韩非子将老子所讲的自然世界的“水”引入到世俗世界中,在世俗世界里人是中心,其它都是附属品,包括水,所以人类对除人以外事物的使用就决定了这些事物的价值。在自然世界里物是没有两面性的,而在世俗世界里就有了两面性,水可以让人生,也可以让人死,这取决于使用者。

韩非子所举的“剑戟”的例子就是很好的说明,剑戟在愚人的手中就会行忿生祸,在圣人的手中就能诛暴造福。道,就是事物结果的“所以然”,坏人用了就会生祸,好人用了就会生福,事物的祸与福,不是道所决定的,而是使用者决定的。自然世界是道决生死定成败,世俗世界是人决生死定成败,人是道的使用者。圣贤的理想是将世俗世界融入自然世界,人类返璞归真回归到大自然,成为自然世界真正的一员,与其它物种和谐共生,这是自然主义的思想。可惜,自从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后,这样的想法就永远无法实现了。生态文明,这只是人类融入自然的第一步。

如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是一个很难的事,佛教从组织形式、经典经文、庙宇道场、诸佛塑像、法会讲经等具象的事物来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佛祖是反对这种具象化的行为,因为具象的东西只能表达具象的意思,是无法全部真实地表达佛教的思想。韩非子举了水与剑的例子后,又论述了“象骨想象”理论,他认为“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意思是人们很少能见到活象,却能得到死象的骨骼。依据死象骨骼的模样来想象活象的样子,所以人们据以想象的东西都叫做“象”。这个理论的意义,第一是韩非子为自己的“水剑”比喻找论据,说明他的比喻结论是正确的,第二也是用实事来说明道是存在的。你看不到的并不代表不存在。现代人类通过对恐龙化石的研究来还原恐龙的外形,就是“象骨想象”理论的应用。

韩非子的结论是“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意思是现在“道”虽然听不到看不见,圣人根据它所显现的功效来推得它的形状。这里的形还不能简单理解为“形状”,应该是状态,道,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思想力。能与光速相比的只有人的思想力。老子说:“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意思是道是没有显露形状的形状,没有具体事物的物象。

【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今道虽不可得闻见,圣人执其见功以处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事物的表相就是“大象”,事理就是“象骨”,圣贤是“象骨想象”,我们恰好相反是“想象象骨”通过事物的表相寻找事理,事理支撑事物表相,掌握了事理,就能控制事物。徐悲鸿大师画马看似画得是马,其实是马骨。公司管理中,老板掌握的是“骨”,不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