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13 >

“老人百万存款给了儿子,却要求女儿养老”女儿的决定,老人哭了

时间:2024-02-13 20:02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古话常说:“养儿防老”传统观念来看,养儿的确能防老,不过,在当下社会养儿大多是啃老。一般来说,有此种观念的人,都是极具封建主义思想的。对于我个人而言,儿子和女儿没有什么不同,女儿往往比儿子更贴心。作为父母则要一碗水端平,而不是偏向于哪一个孩子,不然,偏心会导致晚年十分凄惨。张大爷年轻时在一家工厂工作,辛勤劳作大半辈子积攒了30多万,在曾经那个年代算得上有钱人。张大爷膝下有一儿一女,在周围邻居看来,张大爷工作稳定、儿女双全,这是很多人都渴望的。然而,张大爷却不怎么认为,因为他想要的是2个儿子,而不是一儿一女,因此,张大爷对女儿非常冷漠,对儿子百般疼爱,什么好吃好喝的,都悄悄拿给儿子。有一次,儿子生病发烧了,张大爷着急得就像儿子得了绝症一样,立马抱着儿子去医院看病。当女儿生病发烧的时候,张大爷就拿热毛巾敷一下,叫女儿被子盖厚点,卧出汗来就好了。张大爷的女儿叫若若(化名)是我的一位读者,若若说:“从小我和哥哥的待遇就是一个天一个地,哥哥经常闯祸,父亲还特别疼他,而我什么都听他的,他却觉得我不懂事。有时候,我特别恨自己不是个男孩子,而我和哥哥的关系一直不好,就像陌生人一样,这都是父亲造成的”。若若虽然比哥哥小几岁,但结婚却在哥哥前边。若若结婚时,张大爷伸手向男方要了18万彩礼,陪嫁仅仅只有不到万元的东西。当若若哥哥结婚时,张大爷不仅把若若的18万彩礼拿给了哥哥,还把自己的30万积蓄拿给哥哥买车。若若心里十分不好受,但也没有太在意,因为从小就是这样过来的。张大爷70岁的时候,房子拆迁得到了100万补偿,然而,张大爷却要把100万给儿子。张大爷生病了不愿意花这个钱,就叫若若出钱,一有事总是叫若若,因为儿子不愿意照顾他。有一次,若若在医院照顾张大爷时,张大爷对她说:“若若啊,100万都给了你哥哥,父亲现在没有钱养老了,以后你养我吧!”若若顿时就不乐意了,对张大爷说道:“从小你就偏心哥哥,似乎我不是你的孩子一样,你现在病了,怎么不见哥哥来照顾你呢?要我养你也不是不可以,把100万给我,我就养你!算了吧!我猜你也舍不得,还是留给哥哥吧!不过我不会养你”。张大爷听完女儿这番话,顿时就哭了起来,逢人便说女儿不孝顺!当张大爷把100万给了儿子后,儿子也不愿意赡养他,张大爷没办法,只能去养老院。有句格言:『清朝虽然是在100年前,然而,在我们当代社会却有一些人,他们心中的“辫子”依然还在』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有诸多封建主义思想,其中以重男轻女最为常见,尤其老一辈的人。虽说思维在进步,但还是有一些人嘴上说儿女都一样,实则心里不如此认为,还是一如既往地行使重男轻女的准则。为什么儿子不听话换来的是玩具?而女儿不听话往往是责骂。原因很简单,一个男儿郎,一个女娇娥,对于老一辈而言,儿子能延续香火,女儿嫁出去就不是自家人。在我看来,女儿比儿子更贴心一些,如果是我,我更希望有一个女儿,而不是儿子,如果儿女都有,我会平等对待。因为手心手背都是肉,时代在进步,思维也得进步,如果抱残守缺、墨守成规,最终只会自食恶果。从这个若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位偏心的父亲到头来,无论是宠爱的儿子,还是冷落的女儿,这两者都不愿意养他,女儿不养在情理之中,那么儿子呢?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在大多数老人的眼里,还是更偏爱儿子多一点。像若若的父亲,似乎就没有她这个女儿,什么都给儿子,儿子不照顾他,他还是认为儿子好,女儿不愿意养他,他却认为女儿不孝顺,他不曾思考过,自己的问题。无论如何,作为父母还是一碗水端平了好,否则会导致以下5种后果:会使亲兄弟姐妹之间关系不和谐会让孩子长大后自私自利会让孩子不懂得尊重自己的长辈或者是别人会让孩子长大后不相信任何人晚年生活凄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