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9 >

肢体出现麻木不仁情况也是有不同原因的

时间:2024-02-08 20:29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肢体麻木不仁是指肢体肌肤知觉消失,不知痛痒的一种症状。麻者,非痛非痒,肌肉内如有虫行,按之不知,掐之不觉,如木厚之感,不仁指不知痛痒,不知寒热。麻木在《内经》及《金匮要略》中称“不仁”。《诸病源候论》言:“不仁”之状为“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始有麻木症名。朱丹溪(元代著名医学家)云:“曰麻木,以不仁中而分为二也。”可见麻木与不仁同义。故以下简称肢体麻木。

(1)风寒入络肢体麻木由腠理疏松,风寒外袭,经脉失荣,气血不和所致。发病有明显的感受外邪病史,但临证有风邪偏盛与寒邪偏盛之分。风邪偏盛者呈走窜性麻木,无固定患处,或伴有轻度的口眼歪斜,脉多浮象;寒邪偏盛的多伴有疼痛,患处固定,手足发凉,恶寒与腰膝酸沉明显,脉多弦紧。(2)气血失荣肢体麻木多发生于劳倦失宜,或见于吐泻伤中,或失血过多,或生育频接,或热病久羁,或出现于其他虚损疾患之后。气血双亏,脉络空虚,四肢无有所秉,遂可发生麻木。偏于气虚者面色惨白,四肢软弱,抬举无力,伴有心慌气短,脉弱,舌质淡红;偏于血虚者面色无华,皮肤偏干,伴有头晕目眩、失眠健忘,脉细或兼有数象,舌质嫩红。两者共同点是:皆为虚证,一为气虚,一为血虚,麻木而无疼痛,呈现一派虚象。(3)气滞血瘀肢体麻木气为血帅,气滞即可导致血瘀,但也有因血瘀而致气滞者,虽然气滞与血瘀常相并而见,但临证则有气滞偏重与血瘀偏重之分。气滞偏重的多责之于情志失调,气机不利;血瘀偏重的多见于外伤及病久人络者。气血郁滞,壅塞经络,营阴失养,卫气失温,故见肢体麻木。两者的共同点为:麻木兼有郁胀,按之则舒。两者的关系是:初病在气,病久入血,由气滞而发展到血瘀。(4)风痰阻络肢体麻木与肝风内动肢体麻木肢体麻木伴有震颤是两者的共同点。风痰阻络麻木为痰饮久伏,风邪引动,风痰搏于经络而发病。辨证要点为麻木多伴有痒感,并有头眩、背沉、舌苔腻等。肝风内动麻木为肝阳素旺,又遇喜怒失宜,阳动生风而发病。辨证要点为麻木伴有明显震颤,并有头晕、头痛、烦躁、易怒、脉弦有力等。(5)湿热郁阻肢体麻木此证由于湿热郁阻,脉络壅塞,气血不能达于肢端而致。辨证要点为:见于下肢麻木,且有灼热疼痛感,尤以两足灼热明显,甚则必踏凉地而缓解,脉兼数象,舌苔偏黄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