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50 >

“一骑红尘妃子笑”,将“jì”改为“qí”,不会破坏诗韵吗?

时间:2024-02-03 03:33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晚唐诗坛风起云涌,大量勇于追求艺术的文人墨客却免不了必须经受大环境的拘束,生于乱世又想吟风弄月,就不得不在诗里掺点经世之物,这样才能让作品更加深刻。杜牧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酷爱创作以咏史抒怀为主题的七言绝句,在英发俊朗的语言表皮下,往往蕴藏着悲剧的巨大核心,或歌咏,或讽刺,或哀叹,句句都有背景,字字都有故事。《过华清池》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池》是杜牧游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声色犬马之地华清池,有感而发的一首千古名作。尤其是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通过描写杨贵妃喜欢吃荔枝这一细节,见微知著,引申到对这种奢侈糜烂的宫廷生活的鞭挞,从而达到了艺术化的讽刺效果。

不过,这诗句写得精妙绝伦,可这字音该怎么读呢?“骑”字是多音字,一读“jì”,一读“qí”,由于二者今人很容易混淆,所以新版教科书对此做出了统一,将“jì”完全由“qí”来替代。也就是说,以后不再有“jì”这个读音了。那么杜牧这首诗中的“骑”本来应该读什么呢?当用作名词或量词时,“骑”作“jì”读,比如:霍去病的骠骑大将军,骠骑相当于骠马;两骑白马,就是两匹白马的意思。当用作动词使用时,“骑”才作“qí”读。“一骑红尘妃子笑”,一匹载人的马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很明显是名词,所以这里应该读作“jì”。不过教科书考虑到现代汉语中已经无此区别,为了规范普通话口语,这才将“骑”的古音抹杀掉了。

这一改不打紧,可急坏了杜牧:我起早贪黑、费尽心血熬出的押韵,就这么给我改了?是啊,唐诗宋词最是讲究韵味格律,有严格的创作章法,如果我们将“jì”改成了“qí”,会不会破坏原先的诗韵?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韵脚:堆、开、来,每一句诗中押韵字的韵母为相似的“ i”,与第三句关系不大,所以改音后不影响韵脚;再来看平仄关系,“jì”与“qí”同属仄音,字换了,音调改了,但音律未变,粗糙地说,不太影响整首诗的音节结构。

虽然改音后对原作的影响并不大,但不知为什么,小解每次读“一骑(qí)红尘妃子笑”时,总有一种别扭和出戏的感觉,读不出美感和诗意来。如果读成四声,不仅语势上增强了顿挫感,仿佛依稀能看到那个士兵带着荔枝急匆匆赶来,一骑“jì”,有一种悬绳勒马突然停蹄的画面感。再有,频繁修改读音很可能对汉语的规范性提出挑战。只要遵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交流不出现歧义、误解,汉语应该有更多样化的表现方式。不能说多数人都读错了,就要“将错就错”,这样让那些手握真理的少数人该何去何从呢?

目前的情形是,父辈母辈以及已经从学校毕业的八零、九零后等,学的是“jì”,而正在学堂上课的新生力量学的是“qí”。年龄的断层,也造成了文化的部分断裂,这让不少人很难去适应。对于“一骑红尘妃子笑”,不知大家更喜欢哪一种读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