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45 >

因地制宜推进污水治理①:广西鹿寨县“黑灰分离+人工湿地”

时间:2024-01-26 19:00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1、基本情况

该模式主要适用于人口相对分散、农业农肥需求量大、土地利用充足的单户或多户污水处理,无/低能耗运行。

项目位于鹿寨县古丁屯,古丁屯为典型的丘陵山区村庄,村屯人口数约302人、67户,治理前村屯污水经过房前屋后自然冲沟无序排放。2020年3月,分别开展户用治理与末端处理设施建设,处理规模为20 m3/天,设施建设运行以来,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5/2413-2021)一级标准。

2、治理技术

设施建设:该村属典型丘陵山区村庄。采用“三水分离、分开收集、逐级处理、多次利用”的技术路线。建设内容包括对10户农户实施黑灰水分离改造,铺设黑水收集管网 1200 m,灰水收集管网1300 m,改造雨水沟渠700 m;安装模块化庭院人工湿地45组及末端人工湿地48组,建设 10 m3化粪池、30 m3化粪池及蓄水池各一个。建设污水利用与处理规模20 m3/天。

处理工艺:黑水经农户化粪池进行初次无害化处理后,农户可将初次无害化黑水用于微菜园、微果园浇灌,溢出后的黑水汇入集中三格化粪池进行二次无害化处理,集中化粪池出水供种植大户用于规模果园、林地及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利用。剩余黑水经末端潜流人工湿地进行处理后可用于农田浇灌。灰水经户用隔油池及庭院式人工湿地初次处理,通过灰水收集管在末端与黑水混合后,流入末端人工湿地再次净化处理,处理出水可用于农田浇灌。

古丁屯生活污水治理工艺流程图

3、治理效果

该工艺采用分散资源利用与集中达标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水量波动大的特点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项目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20 m3,每天资源化利用粪水约6 m3,每年减少黑臭污水排放约7000 m3及节约优质有机水肥约6000吨。

4、运维管理

本项目充分利用村屯自然落差收集污水,处理系统采用无动力的人工湿地,运维零成本。日常的运维依靠农户对自家的化粪池及庭院人工湿地进行管理,定期清理,防止堵塞;由村庄保洁员对末端人工湿地进行管理和维护,及时补种植物,定期收割。

5、经验做法

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容量大的特点,采取资源化利用和生态治理相结合的思路,黑水经单独收集无害化,实现粪肥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让农家肥重回田地。将灰水和黑水分开收集,引导村民将洗浴、洗衣污水排入灰水管,严禁冲入户用化粪池。加强对村民的培训指导,帮助村民掌握户用化粪池与人工湿地的管理维护技能。

来源: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土壤生态环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