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4 >

"红管家"的奇妙物语:从"社恐&a

时间:2024-01-26 13:11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根据《上海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2025年,本市社会工作人才总量预期将达20万。作为实现“治理重心下移”的关键力量,社工们应该如何发力?在徐汇区天平街道“Top说”TED演讲展演上,“红管家”们相聚一堂,交流经验,畅谈心声。

在建岳居委会社工刘翰林看来,他“从‘社恐’到‘社牛’,只有一个社区的距离”。去年十月,刘翰林入驻建岳居民区,这时候的他没想到,崭新的工作会带给他崭新的人生体验。“你今年几岁啦?”“结婚了吗?”“什么时候来的我们小区?”这些“社牛”居民一来就熟练地对刘翰林打招呼拉家常,让初来乍到的他被淹没在居民热情的社交互动中。无论是多了一群面熟的长辈,还是多了许多有温度的交流,都让他感受到“社恐”在社区工作的艰辛。

除了个人性格的挑战,不久后工作内容的考验才是大头。有一次居民反馈老鼠变多需要老鼠药,刘翰林按照规定流程给了他老鼠药,但没想到这位老人没过多久就来找他,问“老鼠药怎么使用?”“老鼠药的药效怎么样?”“老鼠死掉的话它们的尸体怎么处理?”“如果老鼠尸体没有及时处理,被小猫吃掉的话小猫会不会有事?”……这件小事看似啼笑皆非,但却是居民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刘翰林负责的弄堂历史悠久,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现在居住在这里的大多都是独居老人,子女虽然孝顺却不能时时陪在身边,他们最需要的就是社区的关怀与陪伴,需要社区为他们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刘翰林的母亲也是社区工作者,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刘翰林认为“社工永远是居民最坚实的依托,居民永远是社工最强大的底气”,常怀一颗包容理解之心,时刻为社区居民考虑。现在遇到熟悉的居民,他已经能做到“先声夺人”:“侬好哇!身体好唔啦?”

来源:上海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