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11 >

清代登莱二府出过5名武状元,蓬莱福山掖县胶州昌邑各1个

时间:2024-01-26 06:30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在古代,状元有文武之分。不过,受传统观念影响,武状元得到的关注度通常要低一些。

以登州、莱州二府(广义上的胶东半岛,不单纯以胶莱河为界)为例,有清一代,二府共考取2名文状元和5名武状元。其中,2名文状元知名度较高,很多朋友都能喊出其籍贯和姓名,即潍县的曹鸿勋和王寿彭;而5名武状元则较少被提及,外界对之了解不多。本文就以史志资料为依据,对这5名武状元做个简单介绍。

根据《旧典备征》(清末文士朱彭寿编纂)的记载,清代登莱二府这5名武状元按照年代先后依次是:雍正丁未科(雍正五年,1727年)的王元浩,乾隆乙未科(乾隆四十年,1775年)的王懋赏,乾隆癸丑科(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徐殿飏,道光己丑科(道光九年,1829年)的吴钺,光绪丙戌科(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宋占魁。

五人考中武状元的情况,在《清实录》中也有相应的记载。此处仅以吴钺举例,其他就不逐一引述。(道光九年十一月,辛卯朔,上御太和殿传胪。赐中式武举一甲吴钺、秦定三、张斯奎、三人武进士及第。)

就具体的籍贯而言,王元浩为胶州人(莱州府)、王懋赏为福山县人(登州府)、徐殿飏为掖县人(莱州府)、吴钺为蓬莱县人(登州府)、宋占魁为昌邑县人(莱州府)。

武状元虽然知名度整体不如文状元,但在仕途起点的品衔却相对要高。根据《清史稿》的记载,自雍正朝之后,武进士一甲一名(武状元)照例授予“一等侍卫”(或称头等侍卫)的官职,其品衔为正三品,远远高于文状元(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

而在“一等侍卫”的基础上,这些武状元后来陆续外调,都在仕途上取得了一番成绩。

其中,王元浩曾任山西偏关营参将、山西蒲州营副将、湖南洞庭协(水师)副将,后升至总兵(正二品)。王懋赏曾任云南景蒙营游击、广西浔州协副将,后亦升至总兵(湖南永州镇)。徐殿飏曾任增城营参将,仕至两广督标中军副将(从二品)。吴钺官至山西北楼营参将。宋占魁曾任山西平阳营参将,官至太原(镇)总兵,《清实录》在他去世之后称“故提督宋占魁”,以此推测应该也有提督的赠官。(以上官职据各地县志、市志及清代史志,可能有所疏漏)

总兵虽然已经属于高级武将,但在修国史时还是很难有单独的传记。上面五人当中,仅福山县王懋赏在《清史稿》中有传。而他能得此殊荣,主要是因为“死于王事”。

根据记载,嘉庆七年,王懋赏奉命在湖北保康县围剿白莲教部众,结果在马鬃岭中矛阵亡。事后,清廷给予了“赐祭葬、骑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的恤典,并在原籍也建有专祠祭祀。而他的具体籍贯,则是福山县留公社西留公村,即现在烟台市福山区清洋街道的西留公村。(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