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46 >

董其昌代笔人赵左,从融合众家到古雅恬淡,画风变在何处?

时间:2024-01-23 10:36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董其昌代笔人赵左,从融合众家到古雅恬淡,画风变在何处? 赵左是明朝晚期宋旭的弟子,他不仅向宋旭学习而且通过古人绘画作品学习古人的绘画技法和思想情感。赵左晚期的作品不再像早期那样描绘大自然中的真实景象,而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寥寥几笔表现出来的作品古雅恬淡。

导语:“苏松派”创始人赵左的山水画是以明代松江画家宋旭为基础,上溯源流。追摹董源、倪瓒笔意,兼采米氏云山与黄子久浅绛法。早期画风融众家之长,晚期则精到灵韵,代表作为《山水图》。

《溪山无尽图卷》局部

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朱元璋就对传统的御用画院加以重用,传统的御用画院提倡复古,以至于“院体”和“浙派”在当时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

这种状况到了明朝中期才有所改变,文人们有了对个性的追求,特别是在苏州“吴门画派”的崛起,继承和发展元人画精神的传统文人画慢慢取代“院体”成为绘画发展的主流。

《寒山石溜图》局部

到了明朝后期,不少名家脱颖而出,自立门户。其中影响最大的有“华亭派”“苏松派”和“云间派”,三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董其昌、赵左和沈士充。

他们中最特别的便是赵左,他不但是“苏松派”山水画的领袖人物,更是“华亭派”代表董其昌公开的代笔人。

《寒山石溜图》局部

具有北宗风格的文人画《松泉高士图》

赵左是明朝晚期宋旭的弟子,他不仅向宋旭学习而且通过古人绘画作品学习古人的绘画技法和思想情感。他喜欢用渴笔皴擦焦墨表现山石的肌理,对画面进行烘染,之富甲于天下,却使画面湿润通透,使人感觉身临其境。

《松泉高士图》局部

赵左,字文度,华亭人,擅长作山水画,学画于宋旭。而宋旭是“吴门画派”领袖沈周的弟子。沈周等吴门画家又都十分推崇五代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的画艺。

由此可知,赵左远学五代的董源、巨然、元朝的黄公望、倪瓒,近学当朝的沈周、宋旭。即他画风属于文人绘画疏淡一路的风格。

《松泉高士图》局部

但,赵左也有与吴门画家的不同之处,吴门画家的作品大都是表现南方景色的水墨山水画,也就是董其昌所提倡的“南北宗”说中的南宗画。

赵左的画幅,一般尺幅不大,且以纸本为多,而他的《松泉高士图》,却是绢本大幅,十分难得。

《松泉高士图》局部

这幅画的构图甚为饱满,几乎是从山脚画到山顶,这类大山巨岭的构图倒颇具北方山水的特色。

可见赵左所吸取的并不只是限于“南宗”山水,他对“北宗”山水也有所借鉴。但在具体的描绘上,赵左那种松秀、疏淡的笔法,则又明显带有“文人画”的特点。

《松泉高士图》局部

此图完全用水墨画成,不施一点色彩,格调素雅。山脚处的树木较为具体细致,山顶处的树木仅以墨点画出。山石以“披麻皴”为主,山脚下画有茅草屋一所,从敞开的窗户中可以看到,两位年长的高士正在欢快对谈。

相较于其他湮没于历史洪流中的画家来说,赵左作为“苏松派”的创始人,无疑是幸运的,因为他学习山水画的经历是有迹可循的,这也更利于后人铭记。

《松泉高士图》局部

融众家之长的《溪山深秀图》

明朝统治者提倡复古,所以画家们大多学习和追随古人的绘画风格,赵左作为一个明朝的画家他也受到了这一思想的影响,他的作品有着复古的倾向也就不足为奇了。

《溪山深秀图》局部

如《溪山深秀图》,构图是三远法中的高远,近处的景物描绘的是高高的岩壁,茂密的树林,房屋,人物还有流动的泉水,有一个人在桥上行走。中间的景象描绘的是高大的峰峦和稀疏的树林,烟云浮动,远处的景象描绘的是连续不断的群山,消失在天边与天相接。

虚实对比明显,层次丰富气势磅礴,山川和碎石的处理上大多是圆笔为主,表现出浑厚之感,可以看出取法于北宋,中间的景物与云山和米氏云山非常相像,很明显是学习了米氏父子的画法。

《溪山深秀图》局部

离我们最近的这棵树枝干变形夸张、枝条肩搭着肩,背靠着背,显得枝条、点叶茂密繁多,与文徵明的画法极为相似。山川石峰的画法则可以看到出黄公望的影子。

由此也能看出,赵左早期的作品不但融合众多技法于画中,画风也较为严谨,描绘的都是真实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并且流程上也是循规蹈矩的。

《溪山深秀图》局部

从赵左的绘画作品可以明显地看出,传承了吴派有复古的特点,追随唐朝、五代和宋四家、元四家,向很多古人学习,学习了他们的绘画技法,落款字形方方正正,但转折处很圆润。

精到灵韵的《山水图》

赵左的晚期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风貌,不但描绘的景色生动有趣,落款笔法也自成一体耐人寻味。如《山水图》,在平静的水面上漂浮的小船和船中的无世无争的渔翁与树木植物,迎风舞动产生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身居世外桃源的氛围。

《山水图》局部

赵左晚期的作品不再像早期那样描绘大自然中的真实景象,而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语言,寥寥几笔表现出来的作品古雅恬淡。

如《山水图》,描绘的是深秋的景象,远山幽静,水面平静,孤舟独钓,迎风飘动的树林和独居的隐士,构成了和谐、幽静的画面。

《山水图》局部

采用了三段式的构图,使画面显得更加遥远。近景中的房屋与枞树,中景中的坡岸与水面,远景中的远山与云雾,对比鲜明突出重点。

绘画方法学习了元四家中黄公望和倪瓒的绘画技法,远处的山石,明显地能看出赵子昂的痕迹,局部地方还有米氏云山的影子。

《山水图》局部

山穿石峰用干笔焦墨披麻皴加解锁皴法,从山顶向下披麻,然后用花青加墨淡染,给用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这幅画主要是以染为主,皴法很少,水墨配比得当,画面中有浓墨,有淡墨,有焦墨,使画面没有单一的感觉。在选色上色清新淡雅,颜色不多却表现得淋漓精致,笔墨严谨,遒劲有力。

《山水图》局部

画面中人物形象表达简练,不追求一模一样而是几笔就成一幅画,显示出了赵左深厚的绘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