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43 >

舌尖上的宋韵 | 碧涧芹香可献君

时间:2024-01-22 08:05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编者按

美食,是了解国家历史与城市性情的绝妙“入口”。纵观华夏五千年,宋朝饮食文化尤为突出。上城是宋韵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作为上城的一分子,“闸们”查阅各类古籍名典,推出“舌尖上的宋韵”系列专栏,带您穿越回宋朝,在宋韵里探寻美食文化。

诗经中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可见食用芹菜的历史很悠久。在古代蔬菜中,葵菜是“五菜”之首。古代“五菜”是冬葵、韭菜、藿菜(豆苗嫩叶)、薤白(类似葱)、葱。在元代之前,凡是好吃的蔬菜都可以被称为“葵”,芹菜就被称为芹葵。我国原生的芹菜多为水芹,这种被《吕氏春秋》称赞为“菜之美者,云梦之芹”的蔬菜,虽然今天的地位一点都不高,但在古代被认为是又重要又美味的蔬菜。

在《山家清供》中,有道名为“碧涧羹”的佳肴。“碧涧”,是否会让你想起欧阳修笔下的环滁山,想起“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可实际上,这道“碧涧羹”的碧,与青山绿水无关,只与水芹菜有关。

“碧涧羹”是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载的第二道菜:“荻芹取根,赤芹取叶与茎,俱可食。二月三月作羹时采之。洗浄,入汤焯过,取出,以苦酒研芝麻,入盐少许,与茴香渍之。”碧涧羹做法简单,但历久不衰。宋代诗人李弥逊把这道菜看成待客的佳肴,“青精饭熟思留客,碧涧芹香可厌君”。一直到明朝,诗人高长洲还说“饭煮忆青泥,羹饮思碧涧”。这至少可证明由唐及宋,文人雅士们的桌上经常都有这道菜。

历史上的名菜“醋芹”,与碧涧羹堪称“一味相承”。“醋芹”据传是一道小菜,芹菜经过发酵,佐以五味,酸咸开胃,清香扑鼻。刻板严肃的宰相魏征,平日里“无所好”,很难“动情”,却唯独在吃醋芹的时候,“欣然称快”,而能见其真态。

苏东坡吃芹菜,不是清炒,也不是凉拌,而是“杂鸠肉为之”,称为“春鸠脍”。选用斑鸠的胸脯肉,用刀背拍松,加上盐、湿淀粉、鸡蛋清码味;另用细嫩水芹菜洗净切成小段。热锅冷油,油温先不用太高,滑炒斑鸠肉到断生。接着旺火猛炒水芹菜,同时加入葱花、胡椒粉、姜丝,出香味后,放入斑鸠肉继续滑炒一两分钟即可。

很多文人对清新的芹菜爱得深沉。南宋时期,有一位词人高观国,曾留下这样一句评价:“碧涧一杯羹,夜韭无人翦”。为了喝上一杯碧涧羹,夜里已无人再去收剪韭菜。杜甫有诗曰:“炙背可以见天子,献芹由来知野人。”黄庭坚有诗曰:“黄华虽众笑,白雪不同腔。野人甘芹味,敢馈厌羊羫。”陆游有诗云:“太官荐玉食,野人徒美芹。”辛弃疾曾著《美芹十论》,堪称“胸有万卷,笔无点尘”,从审势、察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微、久任、详战十个方面言抗金大计,慷慨卓然。后人就把“美芹”作为忧国忧民、悲国家之颠覆的代名词,从此美芹有了特定深远的含义。

(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

供稿 / 文化站 宣晓婧

编辑 / 徐纤

校对 / 文化站 宣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