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42 >

小麦最后一遍喷施药剂,在这时候打,牢记2忌4要,还能增产100斤

时间:2024-01-20 14:21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时至5月,小麦进入灌浆期,籽粒进入快速发育阶段,是最后一遍给小麦喷施药剂,同时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期。

但最近几年,部分地区自然灾害和病虫害频发,造成小麦代谢失衡,产量下降,危害产量和质量。

研究表明,灌浆期的灾害和病虫害,轻则使小麦减产一成,重则减产三至五成,甚至出现绝收问题。

期间,通过给喷施磷酸二氢钾,就能增强小麦植株抗逆能力,控制灾害的发生,抑制病虫害的大规模爆发。

所以说,为全面提高小麦产质,接下来将介绍小麦灌浆期的常见灾害、喷施磷酸二氢钾的作用及喷施过程中的2要4忌,掌握这些小麦就可能使小麦增产100斤。

灌浆期灾害

干热风灾害、降雨灾害和病虫害是小麦生长后期的常见灾害,容易导致小麦的叶片失绿枯萎,加速衰老死亡速度,粒重降低,植株倒伏,造成减产 ,具体的危害包括:

干热风灾害。干热风常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指高温低湿环境下,强风使土壤和空气中的水分快速蒸发,导致小麦根系水分供需失衡,活力下降。

情况严重时,小麦植株变成由青变枯,光合作用受阻,叶片发黄卷曲,逐渐失绿,灌浆期缩短,麦粒内干物质不足,呈干瘪状,千粒重下降,减产严重。

降雨灾害。灌浆期出现异常天气,降雨量过大,会拖延收获期,随着收获期的推迟,小麦在高温高湿环境里,发霉变质,掉穗落粒,甚至出现籽粒发芽状况。

若田间种植密度过大,植株高度过高,在狂风暴雨的作用下,势必造成植株倒伏,形成严重的倒折问题。

病虫害问题。灌浆期内,是爆发病虫害的高峰期,叶枯病、赤霉病、锈病和蚜虫等病虫害虎视眈眈,忽视防治,就会呈重发态势。

喷施作用

灌浆期是小麦生长的最后阶段,过程中会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蛋白等物质,这期间喷施磷酸二氢钾能快速给植株补充营养,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具体包括:

补充营养物质。灌浆期,小麦根系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减弱,叠加前期的营养物质消耗,致使吸收的养分无法满足生长需要。

通过喷施磷酸二氢钾,能补充磷钾物质,避免植株间因竞争养分减产,增加叶片内的叶绿素,改善整体机能,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提高千粒重和含糖量。

增强抗倒伏能力。磷酸二氢钾具有速效性,小麦喷施后,1小时内就会被叶面吸收转化,2天内茎叶达到吸收高峰期,营养物质被运输到穗部,4天就吸收完毕。

当营养物质被其吸收,麦株角质层变厚,植株的韧性增强,能提高小麦抵抗大风和暴雨侵袭的能力,规避灌浆期内植株倒伏问题。

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短期内,营养物质快速被吸收利用,能改变植株的特征,细胞表皮和角质层变厚,植株表皮逐渐木质化,能有效抑制害虫的侵入,并产生抵抗病菌虫害的抗性物质。

注意事项

磷酸二氢钾对灌浆期的小麦生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但施用过程要有计划、有方案、有尺度,过量喷施、错误喷施都是有害无益,具体喷施过程要遵循2忌4要:

忌错误混合药剂。磷酸二氢钾能和其它药剂混合喷施,但因其呈弱酸性,只能和部分中性和碱性药液混用,和碱性物质或者含碳酸根的物质相遇会产生化学反应,形成沉淀物,如硫酸铜、氢氧化铜、氢氧化钾等。

忌保存方法不当。磷酸二氢钾要保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包装袋要具备密闭、防潮属性,其水溶性较强,遇潮湿环境,营养物质会挥发。

兑水形成的药剂溶液后,能保存约1-2周,期间要避免溶液与空气接触,产生质变和有害菌体,最好能在密封后储存在冰箱,过程中要坚决避免药液泄露。

要正确选购肥料。购置磷酸二氢钾要前往正规农资商店,索要有效票据,别只贪图便宜,忽略肥料的品质,必要时可找农资机构鉴别肥料真伪,避免上当受骗。

要控制药剂浓度。磷酸二氢钾配制过程中,药剂浓度配置要遵循使用说明,按照使用说明操作,最高和最低浓度需符合规范,别盲目跟风改变浓度,若药液浓度过高,就会灼伤叶片。

要选择恰当喷施时间。喷施磷酸二氢钾,要关注天气预报,避开降雨天和高温天。喷施后遇到连续降雨天,药液中的营养物质就会被雨水冲刷流失,浪费严重,后期则需要择期补施。

正确的喷施时间应是在晴天的10点前,或者16点后,这样就能避开高温时间段,以免高温致使水分蒸发,药剂浓度增加,产生肥害。

要控制使用次数。磷酸二氢钾的使施用量虽然不大,但吸收利用程度高,发挥作用快,施用原则是少量多次,过量施用会造成小麦贪青晚熟,收获期延迟。

因此,面对灌浆期出现的各类灾害,不用太过慌张,只要合理应用磷酸二氢钾,正确混用其它药剂,就能提高小麦的抗逆、抗倒伏、抗病虫害能力,实现高产高质的种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