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50 >

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展现了壮志难酬的爱国情怀

时间:2024-01-20 10:28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他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他从二十三岁南归,一直不受重视,二十六岁上《美芹十论》,提出抗金策略,又不被采纳。辛弃疾三十四岁那年,将任东安抚司参议官。这时他南归已八、九年了,却基本处于闲散状态,朝廷虽给了个一官半职,却始终得不到重用。一次,他登上建康(今江苏南京)城的赏心亭,极目远望祖国的山川风物,百感交集,更加痛惜自己满怀壮志而老大无成,于是写下一首《水龙吟》词。词作原文如下: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这首词的大意是:楚天千里辽阔,一派凄清秋色。滚滚长江水,向着天际流去,满眼的秋色,一望无际。极目眺望,远处的北国崇山峻岭。山河虽好,却物是人非,仿佛在传送忧怨仇恨。山河依旧壮丽,就好似碧玉发簪和螺形发髻,高矮和形状各异。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失群,传来阵阵哀鸣。远在异乡的游子,心情十分悲愤压抑。摘下吴钩宝刀,把玩了无数次。心情烦躁,拍遍了九曲栏杆。最终,也没人能理会我登楼远眺之心。不要说,家乡的鲈鱼肉嫩味美,令人回味无穷。尽管秋风吹遍,不想问为吃鲈鱼脍而还乡的张季鹰是否回来了?也不想像许汜一样贪图安逸,只顾谋私利,置地买房。那样的话,恐怕会很羞愧,无颜面对雄才大气的刘备。只可惜,虚耗了大好时光。忧心忡忡,叹国势如风雨飘摇。树已长得这么高大了,人怎么能不老大呢?请求拜托什么人出面,去唤来佳人。就让那红巾翠袖的多情歌女,为我擦去英雄失志时的热泪。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一首登高抒怀词。整首词主要描写了登临所见及内心感慨,首先以无际楚天与滚滚长江作背景,境界阔大,触发了家国之恨和乡关之思,然后,用三个典故对于四位历史人物进行褒贬,从而表白自己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全词由写景进而抒情,情和景融合无间,将内心的感情写得既含蓄而又淋漓尽致,出语沉痛悲愤,但基调还是激昂慷慨的,表现出辛词豪放的风格特色。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辛弃疾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把内容完美地表达出来,直到今天仍然具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使人们百读不厌。

总体来看,辛弃疾这首词通过写景和联想抒写了其恢复中原国土和统一祖国的抱负,以及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和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辛弃疾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词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是千古名句,看着就让人心痛,也有一种不可自抑地想要流泪的感觉。英雄的泪水,该让谁擦。那就,唤一位红巾翠袖的佳人,用她的温柔来抚慰失意的英雄。“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当英雄白了头,或许见到佳人的那一刻,能让那位失意英雄回忆起自己曾经的意气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