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40 >

象形文字的减省演变:漫谈汉字符号化和书法法度的永恒存在性

时间:2024-01-17 01:20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书法的生命内核:法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汉字,我们每个人也都会写字,但不是所有人写的字都可以称之为书法的,或者说不是所有的书写行为都可以归入书法艺术的范畴的。那么普通的书写和具有艺术美感的具有法度的书法的书写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呢?

我认为能够称得上是书法的,一定是书写具有法度,具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的。东汉的蔡邕《九势》中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式递相映带,无使势背。

蔡邕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书写的法度性。因此,书法的法度是书法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法度,也就无所谓书法。这是书法区别于普通的日常书写、区别于其他艺术种类最为根本的内在。它的法度性是他的生命内核,是不可缺少的。没有法度很难将书写汉字的行为称得上是书法艺术。如果没有法度,那么这种书写汉字的行为只能称得上是书写。

明代的唐志挈在《绘事微言》中说:夫理与法兼长,则六法兼备,谓之神品,理与笔各尽所长,亦谓之妙品。若夫理不成理,笔不成笔,亦斯下矣。他认为书写书法必须做到“理”与“法”的兼备。如果理和法都不存在,那么再怎么书写也不能写好,只能写出一些水平较低的东西。只有理法兼备,才能称之为神品、妙品。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管是我们日常的书写也好,还是我们进行艺术的创作也好,法度性始终是围绕汉字而生的,是始终伴随着汉字的,它不以个人书写的好坏为转移,只要你学的是汉字就有法度。所存在的区别就是这两者的法度性要求到底是严谨的,还是宽松的,是要求比较高的,还是要求比较低的。

然而,这只是我们后人对于书法艺术的一个总结,至于书法艺术中的艺术性究竟是如何产生的,这个问题我们还没有触及到,如果要想触及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回到汉字生长和发展的历史当中,去寻找书法法度诞生的蛛丝马迹。书法的法度诞生我们知道汉字的发展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那么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法度是不知不觉就随着字形的演变生长发展起来的,而非有人为的设计。

最早的文字也就是象形文字、甲骨文字等种种文字,远古的先民在创造它们的时候,并没有什么法度的概念,也没有空间和造型的概念,只有像和不像。现代著名的学者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说:“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郭沫若先生认为甲骨文也有书法的美感,书写甲骨文的时代也具有那个时候的“钟王颜柳”。而郭沫若之所以能够做出这样的论断,原因就在于他认为甲骨文是“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的。但是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既然是象形文字,那么他内在的空间结构就不是人为主观设计的,而是客观的描绘,这和后世书法家进行书法的创作有天然的区别。郭沫若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在殷商时代,先民们在创造汉字的时候,要尽可能的去近原来的事物的形状,尽可能的去把他的一些特征突出出来,使其区别于其他字,代表着丰富的内涵。象形文字的符号化但是,象形文字天然的存在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他的书写繁琐性,当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的交流也日益普遍,大篇幅的书写,甚至是长篇累牍的书写就存在了。而像象形文字这样低效率的,对于具体事物的描摹,已经远远落后了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比如说我们在写一个字的时候,还要去遵循象形文字那些比较繁琐的细节,去突出每一个文字最为细微的地方,这样效率无疑是最低的,也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高效率的要求,所以就必须对文字进行减省。而且要想对文字减省,就必须对文字进行符号化,所谓的符号化,也就是用一定的、不代表具体事物意义的线条来代表一定的具体意义,将其中的内涵简化和省略到一定的笔画当中,这就完成了文字的符号化。

符号学家卡西尔认为,符号化可以理解为由特殊抽象到普遍的一种形式:“在人那里已经发展起一种分离各种关系的能力。”而这就是说我们所说的将对具体事物的描摹转移到对抽象事物的表现上。

符号化后的法度发展而当我们把文字进行符号化了之后,就破坏了原先象形文字之中内在的空间结构。原先的象形文字之所以不需要去考虑汉字每一个线条摆放的位置,是因为它完全是按照自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状况来说书写的。比如说他在写“日”这个字的时候,就画一个圆圈,然后中间点个点,要画这个圆圈是因为这是在表现太阳圆圆的外形,但是如过我们要把圆形给减省掉,就必须考虑用什么刻画符号,这些符号线条如何搭配的问题。

象形文字的山更像一个个三角形堆在一起,但是从象形文字演变到我们今天看到的山大样子,是需要考虑去掉三角形的那一个部分,保留哪个部分的问题。法度的永恒性这个时候,强调空间布局和法度就非常有必要了。所以,我认为书法的法度一开始并不是为了书写美观而设立的,而产生的,他是为了解决汉字符号化的问题才有的。

所以不管我们是在写什么样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法度行,我们再写普通字的时候,也是有法度的,我们在艺术性比较高的书法作品的时候,也是有法度的。那么这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区别就在于我们日常中所进行的书写,其法度要求比较低,只是需要你把这个字的外形给展现出来,能够让人识别和判断就可以了。

但是当我们上升到了艺术的水平,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的时候,就必须要提高我们的艺术自觉性,增强我们的严谨性。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欢迎你与我一同进行讨论,坚持对书法与艺术的严肃思考。参考文献及拓展阅读:东汉 蔡邕 《九势》明代 唐志挈 《绘事微言》现代 郭沫若 《殷契粹编》现代 恩斯特·卡西尔 德国 《符号形式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