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5 >

从农民工到“上海工匠”,这一路他这样奋斗……

时间:2024-01-17 00:10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我是一名来自安徽宿州的85后农民工。”胡振球总是向别人这么介绍自己。只不过,如今的他早已成为“上海工匠”、上海市科技进步奖获得者,还是全国劳动模范。

怀揣梦想来上海敢闯敢干

2007年,怀揣着“大上海”的梦想,胡振球从安徽来到了上海。因家庭条件较差,高中毕业的他没有高学历,也没有一技之长,就靠60元买来的旧自行车,连续在上海找了21天的工作,却四处碰壁。

正在郁闷之际,胡振球来到了位于奉贤区的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当时正在招聘试制工人,我有幸被录用了!”那时他就下定决,做工人就要做个好工人。

上海神舟精宜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由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团队创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节能环保专用车辆和智能化专用车电子技术的研发生产。企业内的许多研发人员都是从各大知名院校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

初来乍到的胡振球虽然连一张图纸都看不懂,更谈不上能够在工作中创新研发、优化工艺……但在公司总经理陈天妮眼里,胡振球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作为一名一线工人,胡振球能够不断成长,但有着不服输、敢创新、勇担当的精神。”陈天妮说,胡振球常常找公司里的教授、工程师和老师傅们请教,请他们推荐书籍、答疑解惑,利用午休时间在职工书屋里看书、晚上在宿舍里学习,重要知识点怕忘就记笔记、抄重点。

从操作人员成为创新发明者

“我从操作人员,一步步成为班组长、工段长和生产管理者,逐步实现了‘当个好工人’的最初梦想。”胡振球在十多年里,他先后获取得了大专和本科的学历,对于机械加工的焊接、机加工和图纸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009年对于胡振球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他有了自己的第一项创新成果。那时,公司正鼓励发明创造,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一线工人都可以大胆创新,时任班组组长的胡振球跃跃欲试。

当时,企业自主研发的吸尘车产品进入生产阶段后,工人们天天加班,生产效率却始终提不上去。胡振球就大胆提议能不能开个模具进行“整车预装工装”。最终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平均一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500多万元。

作为公司工程师,孙志强等一批“专精尖”总爱找胡振球开会讨论新项目、新技术,“在最初设计绿化综合养护车的时候,钻头施肥的设计总遇到瓶颈,三个出水口总会堵塞。但胡振球却创新性的提出了‘分层’的想法,而结果就是不仅不堵塞,还使得肥料能更快被树木吸收。

多年来,胡振球不断坚持创新,硕果累累,共完成技术革新60多项,技术攻关20多项,共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4项。

始终坚守一线追求尽善尽美

从2011年起,胡振球先后获上海市农民工先进个人称号、全国劳动模范、第四届“滨海贤人”系列高技能人才称号……

不仅如此,在16年的时间里,胡振球先后完成技术革新60多项,技术攻关20多项,共获得发明、实用新型专利24项,研发的一种道路粉尘以克论净的测量装置和方法,获得了上海市第二届国际发明创新展“金奖”。

16年,不变的是“坚守一线”,“我始终是一名农民工。”胡振球说:“在公司新产品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的客户使用环境,遇到过很多困难,必须要亲临现场解决。当然,除了勤奋学习和善于思考,创新还需要百折不挠、勇于争先、敢于实践的精神。”

如今胡振球正在向着“大国工匠”不断努力,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去工作,在专业领域永不止步,把普通产品做到极致,推陈出新,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