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2 >

房颤系列(二)——心房颤动的自我管理

时间:2024-01-16 13:47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我们知道,高龄、遗传因素、性别差异等不可控因素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肥胖、久坐、阻塞性睡眠障碍等可控因素均可导致心房电重构和结构重构,而心衰和心肌缺血等原发心血管疾病则与房颤互为因果、相互促进,使疾病进展加速和恶化预后。房颤的自然病程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常由阵发性房颤向持续性房颤进展。临床工作中见到许多患者起初都是在不经意间查心电图发现房颤,或者阵发性心慌而检查发现,持续时间较短,经过一段时间后房颤就持续存在。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具有家族性房颤史者,若一级亲属确诊房颤,则本人罹患房颤的风险增加约40%。

房颤引起的心室率异常是产生症状的重要原因。心悸、乏力、胸闷、运动耐量下降是房颤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房颤引起心房功能下降,常是诱发和加重心衰的主要原因。房颤引起心室停搏可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发生黑矇、晕厥。阵发性房颤反复发作和终止引起窦性静止是心室停搏的重要原因,心室搏动间期达3s 或以上可引起黑朦或晕厥。房颤并发左心房附壁血栓易引起动脉栓塞,其中脑栓塞最常见,是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其脑栓塞的风险高出正常人17倍;非瓣膜性心脏病合并房颤的患者高出6倍; 80~90岁人群中,房颤导致脑栓塞的比率高达23.5%。房颤持续48h 以上即可发生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持续性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后左心房的功能需4周以上才能恢复,在此期间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危险。

那么房颤患者如何自我管理呢?

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导致与加重房颤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要干预房颤的危险因素:

1.控制血压。高血压是房颤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即使血压在正常上限,发生房颤的风险同样也会增加。在不同类型降压药物的选择方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 )和受体阻滞剂 ( ARB )对降低房颤发生率有益。

2.糖尿病。糖尿病是与房颤经常共存的疾病.它可以使心房间质纤维化,传导缓慢,促使心房重构。在药物选择方面,二甲双胍似乎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房颤及脑卒中的概率。

3.肥胖。肥胖会导致显著的心房重构,是房颤发作以及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因此,积极进行体重控制对房颤患者有益。

4. 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更易发生房颤的机制可能包括低氧血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高碳酸血症等。

5.酒精。酒精毒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形成左房疤痕和肺静脉外触发灶。限制饮酒应是房颤患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运动。运动量过少及过多均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纤维化等相关。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因此,提倡适量运动可能对防治房颤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