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8 >

散文《我的知青故事》系列《老井?辘轳》

时间:2024-01-16 02:08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老井·辘轳

文:周政

邓格庄只有一口井,在村的西头,紧靠着去县城的公路,这井,且古且深。

村的东西南北头,都到这口井挑水生活。老井养活着庄子三四百口人,还为来往的行人、车马、牲畜解渴。

一年四季吃水难,以夏天为最。梅雨十八阵,把黄土地洗得姜黄,老井成了大染缸。老人毫不犹豫地挑一担放在家里澄着,年轻人则走上三里的山路,到山上里村去挑水,那里也有一口老井,由于地势比这里高,井水相对清亮一些。

村汉子们汗津津的额头,让草帽压出了红油油的印痕,村娘们薄薄的褂儿,沾在丰腴的胸脯上,现出女儿家的娇好,还是挑回半筲黄泥水。

要说这也算不了什么,土里生土里长,喝一口有土的水也不会咋样。可村里的下乡知青都说老井的水不能喝,它叫周围的茅厕、猪圈污染了,喝这水会闹出人命来的。

年轻人就学着知青到上游的村子挑水,还把水中放上一种叫漂白粉的白粉粉。

“这不是往井里下药吗!”

村里的老人就自发起来,白天黑夜地看着那口井。像当年闹鬼子站岗放哨一样,十足的警惕性!

“掏井,上个盖子!”一天,支书李瘸子说。“对头,水泥俺家有。”老八路积极响应。

“不用,用多少钱,大队出了。”

“那,工呢?”

“他们知青义务出工。”

全村的老少都来了,挑担的,拿镐的,端茶送水的,谁也不愿闲着。

一镐捣进了地下河,泉水“哗哗”往上冒。

井掏好了,周围的茅厕、猪圈都搬了家。井上多了一个巨大的盖子,十个壮汉子难搬动。井上支起一架辘轳,井水就从上面一筲一筲摇出来。为了过往行人饮水方便,辘轳上还挂着一只柳条笆斗。

打那以后,无论清晨还是黄昏,只要辘轳“吱呀呀”地转,一定就有人喊了:“大爷,我来帮你摇!”

“大娘,我来帮你挑。”

老井,辘轳,带来了一村的和谐。

壹点号 周政文学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