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20 >

一隅一观| “虚荣”的标准

时间:2024-01-14 11:26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虚荣,指虚的或假的或幻的、非自己实在拥有着的、表面所见的荣耀。

确认某个人是否“虚荣”,取决于“进行确认的人”如何认知“被确认的人”。——“被确认的人”如何认知“进行确认的人”对自己的影响,构成了“进行确认的人”对“被确认的人”可以产生的影响。

“虚荣”本身,是一种不真实的事物,当自己被“进行确认的人”认知为“虚荣”,便意味着,自己的实力被对方认为是不能匹配自己现在所有的“表面所见的荣耀”。——自然,这是一种来自对方对自己的否定,而,大多数人不喜欢自己被任何人否定。

与任何被别人进行的否定认知相反,在“被确认的人”中,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是名实相符的,自己的真实能力完全配得上自己的“表面所见的荣耀”。——与此同时,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的真实能力应该得到更多更大的、超过现在所有的“表面所见的荣耀”。

双方对“虚荣”与否所产生的截然不同的认知,是因为各自用以衡量“被确认的人”是否“虚荣”的认知标准不同。——对于任何事物,如果我以我的标准衡量,你以你的标准衡量,那么,即便是于同一时刻对同一个事物进行认知,结果自然也不同。

在人类的世界中,标准不同的现象,是极为正常的,已多次提及:每个人与别人都是极为不同的,每个人在自己人生的每个阶段中,自己与自己都是极为不同的,即便具体到每一天的早晨与晚上,在某些时刻的上一秒与下一秒,自己与自己都有着极为不同的不同。——自己与自己都有不同,更不要说自己与别人之间会存在不同,更不要说不同阶段中的别人对自己的认知会存在不同了。

如此,让我们稍微具体些,看看当自己作为对“虚荣”这个事物的确认方和被确认方的两种情况:

首先来看自己是确认方的情况,即自己是对别人是否“虚荣”“进行确认的人”的时候,自己用以衡量的标准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经由多年人生所累积夯实的自己已有的意识认知,和自己对这个“被确认的人”的当下认知。这两大认知范围交织作用,综合形成了自己对别人的衡量标准。

——这两大范围中,前者很难改变,那是自己多年认知的累积的夯实;后者,却可以随时发生改变,只要自己对这个“被确认的人”的现有认知出现突变即可,即:这个“被确认的人”有了新的信息被自己认知到,这个新的信息便可以改变自己对这个“被确认的人”是否“虚荣”的原有的认定方向,或者反向颠覆,或者同向加深。

另外一种情况:当自己是被确认方时,即自己成为了是否是“虚荣”的“被确认的人”的时候,便出现了两种情况:或者对方确认自己为“虚荣”,或者对方不认为自己“虚荣”。——对于后者,大多数人往往并无异议,认可对方对自己的认知,甚至自喜;而对于前者,大多数人便会生出异议,不认可对方对自己的认知。

——对于自己被别人认为“虚荣”而自己生出异议,是极为正常的事,因为:自己对自己是否“虚荣”的认知与别人对自己是否“虚荣”的认知标准,必定不同,甚至差距极大。

正如之前自己作为对别人是否“虚荣”“进行确认的人”一般无二,别人对自己的是否“虚荣”的确认,也存在同样的、一般无二的基于别人的认知范围的衡量标准。同样,也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新的信息的认知发生了改变,而改变别人对自己是否“虚荣”的认知方向,或者反向颠覆,或者同向加深。

若已经理解了上述对于自己和别人是否被认知为“虚荣”的衡量标准,那么,本文开篇所提的“虚荣,指虚的或假的或幻的、非自己实在拥有着的、表面所见的荣耀。”——这个内容,便可进行些修改:虚荣,是以每个人自己的现有意识认知为基础而形成的、自己认为某个人有着的“虚的或假的或幻的、非对方自己实在拥有着的、表面所见的荣耀”。

若可以理解略深一些,那便是:自己是否认为某个人为“虚荣”和自己是否被某个人认为“虚荣”,都基于自己和这个人当下现有的意识认知,若不想被这个人认知为“虚荣”,那便去主动更新下自己在这个人眼中的认知信息,以自己认为的可以不被这个人认知为“虚荣”的方向。

有一点,可能需要略作些提醒——无论自己如何认为自己是如何不“虚荣”,在不同的人的眼中,自己都存在被认为是“虚荣”的可能,因为每个人对“虚荣”与否的衡量标准都是不同的。——这个衡量标准的不同,便是源于每个人的现有的当下的意识认知,都是不同的。(作者:一隅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