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28 >

“二月清明枕粮睡,三月清明新坟堆”,今年闰月清明有啥说法?

时间:2024-01-14 10:56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将迎来清明节。清明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祭祖大节,这天人们都要上坟祭拜祖先。上坟除了是传承孝道外,同时也是为了祈求获得祖先的庇佑,这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人们印象中清明节是重要的节日,其实清明节还是重要的节气。老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后气温转暖,我国大江南北到处是一片春耕大忙的景象。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农村老人说“二月清明枕粮睡,三月清明新坟堆”,今年闰月清明有啥说法?

农谚说“二月清明枕粮睡,三月清明新坟堆”,啥意思?有道理吗?

清明节一般在公历的4月4日至4月6日,对应的农历时间要么在农历的二月份,要么在农历的三月份。

农谚说“二月清明枕粮睡,三月清明新坟堆”。这句农谚说的意思是,如果清明交节的时间在农历的二月份,那么就预示着粮食会大丰收,“枕粮睡”是一种夸张的表示方法,说的就是粮食当枕头,说明粮食非常多;反之,如果清明交节的时间在农历的三月份,那么粮食会歉收,在古代本身粮食的产量就低,一旦遇到歉收的年份就容易引发饥荒,可能就会出现坟头遍地起的现象。

那么这句农谚到底有没有道理?清明节气因“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节气期间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果清明交节的时间在农历的二月份,说明气温回暖早,越冬作物可以提早返青,农民可以提早进行春耕、春种;

如果清明交节的时间在农历的三月份,说明气温回暖得迟,春天来得比较晚,这样不利于越冬作物返青生长,同时还会推迟春耕春播,由于作物生长时间缩短了,秋收农作物会因为“生长积温”不够而减产。因此,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清明在农历的二月份有利于粮食丰收。

农谚还说“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草不生”。这句农谚的意思差不多,说的就是如果农历二月份就迎来了清明,那么各种植物发芽就会比较早,大地会呈现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如果农历三月份才迎来清明,那么说明春天来得晚,天气依然寒冷,草木还没有萌发,这不利于农民春耕和春种。

今年清明非同一般,清明的时间在闰二月十五,下一次闰二月出现的时间在2042年,可以说非常罕见,那么今年闰二月清明是什么情况?闰月的出现是农历和阳历之间置正安排的结果,其目的就是为了防止农历和阳历四季脱节,可以说闰月的出现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出现闰月的年份往往是“双春年”,即一个农历年份有2个立春节气。

闰二月同样属于农历二月,仅仅是农历二月份的时间延长到了58天,根据我们老祖宗的说法,今年粮食会大丰收,农民可以根据节气正常的安排农业生产。像我家云南曲靖,进入清明节气就意味着可以播种春玉米了。

农谚说“阴雨下了清明节,断断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清明节这天是阴雨天,那么预示着接下来会出现持续的阴雨天气。“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气是一个雨水比较多的节气,此时冷气流和暖气流都比较活跃,当两者交汇时就容易引发持续的降雨。

农谚还说“清明北风十天寒,春霜结束在眼前”。根据我们老祖宗长期的生活经验,如果清明节气主要刮北风,那么就预示着接下来的十天会比较冷,说明有“倒春寒”发生,同时也预示着一年中下霜的天气就要结束了,一般来说清明节气是“终雪”的象征,而谷雨节气是“终霜”的象征。

温馨提示:清明后气温仍然变化较大,忽冷忽热的天气最易伤肝阳之气,我们不要盲目增减衣服,“勿极寒,勿过热”,清明时节阳气生发,养生宜动不宜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

总结,“阳光明媚,草木萌动”,清明节是非常重要的节气,以上农谚是我们老祖宗日常生产经验的总结,可以很好的指导我们进行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