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14 >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十四 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

时间:2024-01-14 10:47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专题十四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

(第二轮针对性复习方案)

【考点1】原子结构和性质

1.能级和能层

(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即电子层。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里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依次升高,即:E(s)。

(3)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概率P=90%,是一个能层。如:4s电子能量较高,不一定总是在比3s电子离核更远的地方运动。

2.电子排布式和电子排布图

(1).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过渡元素原子价电子不仅仅是最外电子层电子,包括部分次外层电子,如Fe的价电子层排布为3d64s2。

(2)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分区

分区简图:

各区元素原子价电子排布特点

3.洪特规则及特例

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方向相同。

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d、f)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 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4.电负性和电离能

(1)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I1,单位:kJ·mol-1。

意义:表示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气态原子越易失去一个电子,该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反之,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气态原子越难失去一个电子。

规律

(2)电负性

含义:用来描述不同元素的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力的大小。元素的电负性越大,表示其原子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越强。

变化规律:除稀有气体外,一般来说,同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大,同主族从上至下,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变小。

意义:a.判断一种元素是金属还是非金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大于1.8,而位于非金属三角区边界的“类金属”(如锗、锑等)的电负性则在1.8左右。

b.判断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负。

c.判断化学键的性质(以1.7为界)。

5.对角线规则

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或左上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

1判断元素金属性的强弱

电离能越小,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金属性越强;反之,则越弱。

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如果某元素的In+1?In,则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n价,如钠元素I2?I1,所以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4).电负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