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43 >

前两个月,这些城市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时间:2024-01-13 15:21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3月16日,生态环境部通报了2023年2月和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开年即攻坚,各地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均在排名上有所体现。前两个月,哪些城市稳扎稳打排名获得提升,哪些城市频繁出现重污染天气,一清二楚。

抓好岁末年初,

“治气”优等生排名稳定

从2023年1—2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前20位来看,广东省在数量上保持领先,共有七地空气质量排进前20位,占比超过30%。分别是惠州市第5位,深圳市第6位,珠海市第8位,东莞市第15位,中山市第17位, 肇庆市和广州市分列第19位和第20位。

此外,浙江省有五地排进前20位,数量上仅次于广东,排名相对较靠前,分别为舟山市第4位,丽水市第7位,宁波市和台州市并列第12位,温州市第15位。

空气质量排进前20位中,河北省张家口市与珠海市并列第8位,作为我国北方地区唯一进入空气质量前20位的城市,继续保持了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最优水平,且未出现重污染天。

从上述排名来看,今年开年,广东和浙江两省继续保持“治气”优等生的良好势头,前20位中,广东、浙江两省份城市占比超过一半,且没有城市进入空气质量后20位。

在2022年全年,上述两省多个城市治气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惠州、深圳、舟山、丽水等城市频频上榜空气质量排进前20位。更高的目标,持续的追求,激励着这些城市抓好岁末年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脚踏实地完成治气攻坚的各种任务,排名没有出现较大波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2023年1—2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后20位城市名单中,北方城市占比较多,陕西省咸阳市、西安市排在倒数第一、二位,且今年已连续两个月排在倒数前两位。同时,咸阳市、西安市也是2022年1月—12月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后20位城市名单中的常客。

可以看出,前两个月,有的城市稳扎稳打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保持良好势头稳住了排名。有的城市并没有改变去年落后的排名,开局不利。另一方面,各地应吸取上年度大气污染防治的经验教训,加强统筹谋划,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坚实基础。

重污染天数较多的城市

空气质量不容乐观

生态环境部今年在每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通报中,首次增加了重点区域发生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的城市名单。

从重点区域来看,1—2月,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三个重点区域,共28个城市出现重污染天气,其中陕西省咸阳市以16天成为重污染天数最多城市。其次是西安15天,渭南14天。此外,河南省濮阳市、郑州市分别以12天、11天成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重污染天数最多的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1月,长三角地区共有11个城市出现重污染天;2月,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未出现重污染天。且亦有城市在1—2月未出现重污染天,例如北京市。

从省份来看,河南有九地出现重污染天,河北有七地出现重污染天,占比较多。山东、陕西各有四地出现重污染天。

从出现的重污染天数来看,1月咸阳市共出现12天重污染,2月出现了4天重污染,虽然天数下降较多,但因为1月基数较大,且2月出现4天重污染也为所有城市之最多,导致1—2月重污染天数最多。另一方面,发生重污染天较多的城市,其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以咸阳、西安为例,2月出现4天重污染,导致当月空气质量排在倒数第二、三位。相比,石家庄2月出现了1天重污染,排在倒数第十位。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多年,起好步、开好头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第一季度即将结束,各地在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稳步开局的同时,还需牢牢抓住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这个“牛鼻子”,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落实各项应急减排措施,助力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