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网站

         
当前位置: 主页 > 我的网站38 >

新华时论丨在“引才竞争”中找准比较优势

时间:2024-01-13 23:13 来源:网络整理 转载:我的网站

日前,上海发布最新落户政策,明确“双一流”高校或学科应届硕士毕业生,符合相应条件即可落户。放宽落户政策的,还有杭州、武汉、大连等城市。苏州更是旗帜鲜明喊出打造“归国人才首选城市”口号,表示“你只需要一个背包、你只管奋勇向前,其他‘包在苏州身上’!”有舆论称,以长三角城市为代表,新一轮“引才竞争”已悄然开启。

“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人才流向哪里,改变的是城市未来的格局和位次。我省经济发达、高校众多,但在吸引和集聚人才方面还有提升空间。2021年全国十大人口净流入城市排名中,广东四席,江苏只有一席。如火如荼的人才争夺提醒我们,无论是一二线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要时刻保持人才的“匮乏感”和发展的“危机感”。

受多种因素影响,不少求职者的观念已发生变化。比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一窝蜂盲目涌向大城市,一些二三线城市和小城镇迎来人才“回流”潮;在GDP排名等指标之外,很多人更看重收入与物价、房价等“性价比”,以及宜居性、文化环境等。此外,疫情之下,“离家远近”也成为很多人的考量因素。面对这些变化,城市怎么吸引人、吸引哪些人,也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如果拿不出独特的、具有差异化和辨识度的政策,不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目标。

找准比较优势,必须明确城市发展之“要”、彰显城市需求之“特”。其中,“产业优势”是“硬杠杠”。人才发展的基础是产业,产业与人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同城市有不同的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集聚与自身产业发展相互成就、适配度高的人才,与其他城市形成“错位竞争”,更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环境优势”是“软实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重视“体验”,哪座城市治理水平高、营商环境好、对外美誉度高,就更容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硬杠杠”和“软实力”相得益彰,城市引才就能胜人一筹。

找准比较优势,要有打好“时间差”的智慧。毕业季往往是招引人才的重要契机,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再创新高,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值此之际“逆周期”引才揽才,既体现促进就业创业、为国家分忧、为人才解难的担当之为,也是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考量的现实之策。引才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潜绩”,拿出实打实的用心和诚意,把各项工作想在前头、做在前头,储备“提前量”,对城市发展和人才成长来说可谓是双赢之举。

城市对人才“求之若渴”,引才的决心和力度越来越大,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人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一座城市的发展,既要吸引人才,也要吸引人口,在引才育才过程中不宜盲目强调某些因素,比如过度追求学历等。只有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得到充分发展,城市的发展空间才会更加广阔。陈立民